以把握宏觀經濟形勢,提升焦化產業質量,促進產業鏈條延伸,引領產業綠色發展為主題的第五屆全國煤焦化產業綠色升級發展研討會,于2018年7月27日在河津市隆重開幕。會議由中國煤炭加工利用協會、山西省河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3位資深院士、20多位權威專家與全國200余家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就如何進一步推進煤炭高效清潔利用,促進煤焦化行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進行深入交流與研討。
中國工程院院士、石油化學工程專家楊啟業,澳大利亞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創新創業學院院長劉科,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原司長陳燕海,中國煉焦行業協會會長崔丕江,運城市委常委、河津市委書記鞠振,河津市委副書記、市長趙建喜,河津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胡凱旋、市政協主席李琦等出席會議。會議由中國煤炭加工利用協會理事長張紹強主持。
山西省河津市境內煤炭資源豐富,煤田面積68平方公里,已探明地質儲量6.8億噸。目前該市共有原煤開采企業6家,年產原煤1050萬噸,焦化企業10家,年產能1070萬噸,年外供煤氣20億立方米以上,年產炭黑、工業萘、咔唑等各類化產100萬噸,是山西省六大千萬噸級焦化基地之一。去年以來,新一屆河津市委、市政府在煤焦化產業上,按照“焦化并舉、以化領焦、提檔升級、綠色發展”的思路,以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為載體,建立煤焦化技術創新產業聯盟,引導企業圍繞煤焦油深加工、焦爐煤氣深加工、粗苯深加工三條路徑,延伸產業鏈條,發展循環經濟,努力把煤炭資源吃干榨凈,把焦化生產過程中的二次能源全部利用,實現化工產品的精細化、差異化、高端化、規模化,努力打造國家級精細化工產業基地。中國煤炭加工利用協會是全國性的行業協會,自成立30多年來,為促進我國能源結構調整,推動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這次雙方共同舉辦全國性的煤焦化產業發展論壇,不僅對于河津的煤焦化產業發展大有裨益,更對全國焦化產業質量提升、產業鏈條延伸、引領綠色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鞠振在向大會致辭中提出,希望各位專家學者為河津煤焦產業轉型把脈會診、指點迷津,把更多的先進理念、成功案例和資金項目引入河津,努力在全省乃至全國趟出一條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新路子;同時還希望廣大參會的焦化企業,借助寶貴平臺,抓住難得機會,主動對接,虛心請教,為企業的綠色發展尋找更好的方法和路徑。
楊啟業在致辭中指出,我國焦化產業在規模、技術以及產業鏈延伸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巨大進步,焦化產業成為了我國在世界上較有競爭力的產業之一。他建議,產業和企業的發展一定要緊跟和遵守國家產業政策,早起步,早獲益;要注重用新技術改造傳統的產業,積極思考如何提升焦化的產業質量,如何運用創新理念,為焦化行業尋找新的出路,推進全國煤焦化產業綠色升級發展。
陳燕海在致辭中介紹了全國煤焦化行業運行情況和煤焦化行業概念。他認為,綠色發展已成為“十三五”新發展觀之一,必須要樹立新的綠色發展理念,強化綠色技術、裝備、科技水平、知識產權,培養一批掌握一定技能的綠色發展人才,把具體建設方案、行動計劃、綠色發展計劃有機結合起來,用新的發展理念、新的符合國內外發展趨勢的成熟技術裝備,以更加環保、更加節能、更加綜合利用、更加符合綠色發展的理念來引領規范煤焦化行業的持續協調健康發展。
崔丕江在主旨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進入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面對全國環保治理持續增強的新形勢,我們要進一步增強環保治理的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實事求是、科學依法依規執行環保政策,落實法律法規。要找準定位,綜合施策,盡快拿出產業結構調整的總時間表,與當地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布局規劃、城市功能定位規劃、環保特殊要求為依據,制定完善環保治理方案和措施。要把建設項目與運行管理有機結合,前端控制與末端治理要有機結合,在技術裝備、工藝流程方面產學研用,要開發出更加安全可靠、穩定高效的環保設施,確保環保設施管理、焦化企業穩定運行,維護達到預期設計功能和應有的效果。要建立一支高素質的隊伍,提升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崗位人員素質,把環保設施管理好、運用好,實現焦化產業清潔高效利用,綠色可持續發展。
大會期間,河津市還舉辦了招商推介暨項目集中簽約儀式,共簽約項目19個,總投資金額達127.93億元。河津市還聘請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倪維斗,中國工程院院士、石油化學工程專家楊啟業,澳大利亞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創新創業學院院長劉科,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張有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巡視員張立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中國煉焦行業協會會長崔丕江,中國煤炭加工利用協會理事長張紹強等8位專家,為該市高級經濟發展顧問。河津市委副書記、市長趙建喜向受聘專家頒發了聘書。